新闻网讯(通讯员刘勇 马先骥)“林局长,古茶道沿线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如何平衡?”“周主任,非遗技艺传承中年轻力量不足的问题怎么解决?”……7月8日,湖北茶博物馆内气氛热烈,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小红帆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抛出一个接一个“麻辣”问题,五峰县文旅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负责人一一回应,金句频出。这场持续两小时的“头脑风暴”,成为调研活动最鲜活的注脚。

近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小红帆志愿服务队”深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开展万里茶道申遗工作专项调研。活动得到五峰县文旅局、农业农村局、政协文史委及茶叶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通过实地考察、专题汇报、互动交流及文化展演等形式,小红帆志愿服务队全面了解了五峰县在万里茶道申遗及茶产业非遗传承中的创新实践。

交流会上,五峰县文旅局副局长林有刚系统介绍了万里茶道五峰段申遗进展情况。县政协文史和科教卫文体委员会主任周启顺从“常喝茶”的益处开始,为我们讲述了五峰地区红茶发展中鲜为人知的故事。五峰茶叶科学研究所技术人员黄少在重点讲解了茶叶选育及新工艺开发成果。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邹寿天为师生团队赠送了由周启顺主任主编的《宜红简史》并表示,五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人工除草、物联网监测等技术,实现茶叶农残零超标。
调研中,师生围绕“古茶道活化利用”“非遗技艺传承困境”等议题与相关部门展开深度对话。同学们结合专业所学,建议通过“非遗+文旅”模式打造茶旅融合IP,并提出开发古茶道徒步线路、建设宜红茶体验工坊等建议。
“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请教了非遗剪纸传承人,光是茶树纹理就修改了5版。”调研结束后,团队鲁容同学向在场领导献上精心创作的“万里茶道”主题剪纸作品。这些作品以五峰古茶树、汉阳桥、精制茶厂等申遗核心元素为构图核心,通过镂空技艺呈现茶农采茶、骡马驮运、非遗地标等场景。

来自茶社的李源彬同学现场演绎了宋代点茶技艺。伴随古琴曲《流水》,李源彬执茶筅击拂茶汤,在茶盏中击出绵密茶沫,随后用茶膏绘制出“茶”字样。这一过程完整再现了《茶录》中“七汤点茶法”,引得在场领导驻足观摩。

“申遗不是保护标本,而是让文化基因持续生长。”带队老师漆诗怡在调研总结会上强调,此次调研旨在深度挖掘万里茶道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探索“非遗+文旅”“非遗+科技”的活化路径。她指出,同学们通过剪纸创作、点茶展演等非遗技艺,不仅让古茶道“活”在当下,更以青年创意为古茶道注入时代生命力,让千年茶香在00后的指尖重新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