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田松 通讯员 叶枫)7 月 10 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慧创” 青年志愿服务队在钟祥市张集镇张集小学开展“指尖捏活甲骨文童心对话三千年” 主题活动,通过趣味讲解与手工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40 余名四、五年级学生近距离感受甲骨文的魅力,让沉睡三千年的古老文字在指尖 “复活”。

志愿者给小朋友授课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哪些?”志愿者何文璨话音刚落,坐在前排的熊梓鑫同学就猛地站起来说:“我知道,是甲骨文。”“还有象形文字!”他的同桌周傲然抢答到。
何文璨借助仿古甲骨文道具,系统讲解甲骨文的演变历程及其与现代汉字的渊源,将文字背后的历史脉络清晰呈现。
当投影幕布切换至《静夜思》的甲骨文版本时,靠窗的女生突然指着“月” 字惊呼:“这个像弯弯的月亮!” 何文璨立即放大投影,顺势解读:“古人观月画弯月,见象绘长鼻,这份智慧多奇妙!” 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兴致盎然,有的在空中比划字形,有的伏于桌前临摹,铅笔在草稿纸上划出细碎的沙沙声。
志愿者们分发纸板、超轻粘土等材料,指导学生按“写简体字、描甲骨形、贴粘土条” 的步骤动手创作。“老师,‘心’字要捏成爱心形状吗?”“我想给‘山’字粘土涂成绿色,可以吗?” 面对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提问,志愿者们穿梭于课桌间,手把手教学,及时调整歪扭的 “符号”,教室里满是专注的身影与雀跃的互动声。

作品展示
何文璨展示的甲骨文“笑” 字表情包引发哄堂大笑,更添活动趣味。完成创作后,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作品 ——“人”“心”“木”“水”“天” 等二十余个彩色甲骨文贴在教室后展板上,形成了一幅优美的文学作品。
张集小学教务主任李丹丹表示:“看着同学们拿着自己捏的‘山’‘水’兴奋地分享,就知道文化的种子已经悄悄在心里发芽。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更在动手实践中拉近了与传统文化的距离,真是把‘对话’两个字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