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王勇 通讯员 赵麒翔)“同学,欢迎来到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军士学院!”24级老生洪一帆快步迎上前,伸手接过新生手中的行李。烈日下,汗珠顺着脸颊滚落,浸湿了行李箱边缘,脸上的笑容依旧爽朗。

24级老生洪一帆迎接25级新生接李鑫(右2)及其父母
“班长好,我叫李鑫,来自河北石家庄。”青年朗声应答,声音虽有些发紧,却格外干脆,“我爸是退伍军人,小时候总看他穿着军装出门,他一直是我的榜样。今天能来这儿,就是想接过他的接力棒,把军人的精神传下去。”
身旁的父亲望着儿子,眼神里满是骄傲,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要向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不断努力”。
短暂的沉默间,志愿者洪一帆的目光在父子俩身上转了转,笑着对李鑫说:“加油!相信你在这儿肯定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士。”

25级新生刘宇凯与爷爷父亲合影
“这是我叔叔,他是信息支援部队的现役军人。”来自湖南的刘宇凯拖着行李,语气里藏不住骄傲。
叔叔因穿着军装回避着镜头站到一旁,浑身散发着一名老兵的威严。
“穿上军装,就意味着扛起责任。”叔叔的话里,既有亲情的温度,又凝聚着老兵的传承和期待:“希望你能比我们这一代走得更远。”
刘宇凯大声回道:“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一旁迎接的老生看着这一幕,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被这份家国情怀深深触动。

25级新生卢景阳和家人合影
另一边传来阵阵笑声。武汉本地新生卢景阳正在报到处和家人合影,身边站着姐姐和年幼的弟弟。
“大弟终于长大了。”姐姐轻声赞许说,“穿上军装真精神。”
小弟则认真地模仿着哥哥的动作,抬手敬了个稚气的军礼,眼里满是崇拜:“我以后也要像哥哥一样,穿军装!”
卢景阳被弟弟逗笑,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语气却格外认真:“等你长大了,哥在部队等你。”阳光下,姐弟三人的身影定格成一幅温暖的画面,周围的新生纷纷投来欣赏的目光,好像从这份亲情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25级新生许玉卓(右1)和家人合影
人群中,几位女新生格外亮眼。来自黄冈的许玉卓拖着行李,短发被热风微微吹乱。
“我的爷爷是一名军人,他常常给我讲军营里的故事。”她笑着说,眼神里闪烁着光亮,“所以当我决定选择军士学院时,父母特别支持我。他们说,女孩同样可以为祖国贡献力量。”
站在一旁的妹妹听不住了,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插话:“我一开始挺惊讶的,没想到姐姐真的能走上这条路。但现在,我真的很佩服她。”
许玉卓笑着回应到:“青春本来就是用来拼搏的。军装是按尺码发的,又不按性别分——属于我的那套,我肯定能拿到。”

25级新生伊力汗木·哈力克
新生宿舍里,一个来自新疆吐鲁番的男生正被班长接过行李,长途奔波的疲惫还挂在脸上。
“爸妈工作忙,我怕耽误他们,和家里商量后我就一个人来了。没抢到卧铺,坐了36个小时硬座才到武汉。”伊力汗木·哈力克挤出笑容,透着倔强,“我从小就是军迷,还参加过民兵训练。现在能来军士学院,才算真的圆了梦。”
学院志愿者们还在各楼栋间穿梭。有人弯腰帮新生整理被褥,有人领着他们穿过教学楼和实训楼,边走边介绍:“这是你们上课的地方,那边是实训楼,以后会常来。”
“班长,谢谢你。”
“没事儿,以后咱们就是兄弟,有困难尽管说。”
这样的对话在校园里反复响起,一句“有困难尽管说”,让新生少了几分拘谨,多了几分信任,新老学员的心悄悄拉近了距离。
洪一帆说:“看着他们,就像看到了一年前的自己。以前学长们也是这样帮助我们的,接过学长们的接力棒,现在轮到我们把这份责任传下去了。”

党委书记杨震、副校长胡琴走进新生宿舍
党委书记杨震、副校长胡琴在学院院长施亚齐陪同下一同走进军士楼新生宿舍,和新生及家长们亲切交流。
“这里是你们梦想启航的地方。”杨震对新生们说,“既要练强体魄,也要学好本领。未来的军队需要既敢拼、又懂技术的新型军士。希望你们把青春融进强军事业里!”新生们齐声应答,目光坚定如炬。这一刻,青春的誓言悄悄扎根发芽。
新生们忙着整理行李,把父母的叮嘱默默记在心里。不同的故事在此刻交织:有的承载着家族的传承,有的满含亲情的守望,有的以巾帼之姿展示新时代女性的担当,还有的跨越千里独自奔赴梦想生长的地方。
695名新生在同一个起点相聚,他们将用迷彩青春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崭新的迷彩生活已经拉开序幕,等着他们的,是艰苦的磨砺,更是光荣的成长。在这里,青春与家国同频,梦想与时代共振。